本文目录导读:
魏武帝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也,东汉末年权臣,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汉昭烈帝刘备死后,曹魏政权成为三国中强大的国家,曹操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加强集权,兴修水利,推动了汉末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他知兵法,善诗文,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汉末人民苦难,辞气慷慨,开建安文学之风。
曹操一生有功有过,他善于用人,长于治国安邦,对汉末民生的疾苦是了解的,他的一些诗文也是对汉末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他统一北方后,并没有像蜀汉皇帝刘备那样称帝建国,而是甘心臣服于晋朝,这种谦虚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蜀汉高祖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也,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华人尊敬,因此得以称帝。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他临危授命,举国托付诸葛亮的决定性举动,显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他知人善用,能发挥人才的长处,刘备本人战功平平,但他知道并发挥每个部下的长处却是他高人一筹的地方。
吴大帝孙权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统帅,孙权的父亲孙坚和兄长孙策,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中打下了江东基业,建安五年,曹操南下征讨江东,孙权亲率吴军迎战曹军于赤壁,在乌林一带巧施火攻,以弱胜强,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孙权在继承和巩固江东基业、避免北方进一步战乱、促进江南地区开发等方面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重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他重视文教、重视人才的招募和选拔,他的统治使江东地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皇帝跨有江外”,“百姓安乐”的局面逐渐形成。
蜀后主刘禅
刘禅,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后主刘禅是位亡国之君,却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乐不思蜀”一词即源于他哦!此间乐不思蜀的口头禅中,刘禅亡国后并没有被押解到洛阳或长安去当俘虏,而是被封为安乐县公并留在蜀地优哉游哉地生活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了!
刘禅在位四十二年之久(前主刘永被废),是蜀汉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他为人仁厚、没有主见、善于纳谏、宠宦官黄皓等特质却又是他为君的一大忌讳,蜀汉亡国后被迁往洛阳还一直惦记着回到蜀地重整旗鼓再展宏图,然而没有诸葛亮的扶持和辅佐他又一次失败了!刘禅的命运是悲惨的!然而他又是幸运的!
魏文帝曹丕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丕的诗作具有清新明丽、格调高雅的独特风格,他的诗作在三曹之中数量最多,佳作亦最多,他的《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诗;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讲求全面、客观评价文学作品的文章;他的《至广陵于马上别》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送别诗;他的《芙蓉池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完整的五言乐府诗等,曹丕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曹丕在位期间改革了东汉以来的选官制度;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开创了世袭制;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南北朝时期宋和齐的政治基础;推动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等贡献功不可没!
吴少帝孙亮
孙亮(243年—264年),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皇帝,吴大帝孙权的第六个儿子,景帝之孙,孙亮性格聪明、仁爱、懂事早、善于观察和思考等品质堪称一位明君的典范!他敢于揭露臣下的伪装和过错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