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黄巾起义以来,三国鼎立之势已成泡影,终归晋土,今《三国演义》结尾处,便写出了这一历史事实。
从政治上分析,蜀汉虽有诸葛亮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但因后主刘禅不肖,宦官黄皓弄权,朝纲紊乱,国势日渐衰微,魏国虽有司马昭这样的奸雄,独揽大权,排除异己,但因曹魏政权较吴、蜀都较为年轻,人心不齐,故在三国之中,魏国始终是众矢之的,吴国由于江东世居,上下安乐,渐渐骄惰,不修国政,终于被魏国吞并。
从军事上分析,曹操在赤壁战败后,曹丕继承魏王位后,积极准备伐蜀攻吴,但由于曹丕用人唯亲,致使魏军内讧,损兵折将,而蜀、吴两国却能知人善任,上下一心,英勇杀敌,故能转败为胜。
从经济上分析,魏国在曹操统一北方后,经济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蜀国由于诸葛亮精于内政建设,蜀汉经济也得到了发展,吴国由于长江天堑,水陆交通便利,吴国商业也十分发达。
从科技文化上分析,魏国的科学技术较为发达,蜀国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发展,而吴国在这方面则较为落后,但吴国的武艺却十分高强,由于吴、蜀有较强大的武备力量,故在三国混战中能够自保而不亡。
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性决定了三国之间的战争是极其残酷的,在长期的战争中,人民遭受着极大的痛苦和灾难,因此当魏国灭掉蜀国后,当权者急于求成,想通过速战速决的方式一举灭吴,但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了长期抗战,为了准备统一全国的最后决战,吴国上下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在长期的战争中终于转败为胜。
在《三国演义》结尾处还写了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为晋王,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历史事实,这不仅反映了三国鼎立之势已成泡影的历史事实,而且也预示了西晋王朝的建立和全国统一的趋势。
在《三国演义》结尾处还写了晋武帝司马昭统一全国的趋势和西晋王朝的建立,这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事实,而且也符合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原理。
《三国演义》结尾处所描写的历史事实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的,它告诉我们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事物发展的道路却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中必须不断开拓进取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