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跟随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李恢,怎么名气不大?
在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役中,李恢孤军深入,益州郡各县叛军相互集合成大批人马,在滇池县包围了李恢。当时叛军的人数是李恢大军的几倍,而且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消息,形势非常严峻。不过,李恢没有慌乱,而是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击败了叛军,并追逐敌人的残部,南至盘江,东到牂牁,和诸葛亮大军成功会师。
在此基础上,李恢的大军与诸葛亮的军队声势相连,从而顺利平定了南中地区的叛乱。在诸葛亮班师回朝后,因为李恢立功最多,所以被蜀汉后主刘禅封为汉兴亭侯,并加拜安汉将军。在此之后,李恢继续镇守南中。
为了拖延时间,李恢哄骗作乱的南蛮军队,声称自己部队的粮食即将耗尽,为了活命,愿意与你们一起谋划大事。南蛮军队不疑有他,放缓了攻城速度,中了李恢的缓兵之计。不久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李恢带领部下里应外合,大败南蛮叛军。
荆州陷落后,关羽之女逃回蜀汉成都,后来嫁给了兴亭侯李恢的儿子。李恢的老家,就是云南澄江。李恢名气虽然不大,但也是蜀汉中后期重要将领,历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诸葛亮参加平定南中的叛乱之战,也是蜀汉有功之臣,关羽的女儿正是嫁给了他的次子李蔚,又称李遗。
其实看看李恢的经历,应该说战斗还是很激烈的。李恢作为偏师,经历了最为激烈的战斗,因而在南征中的功劳也是最大。有史书说由于采纳了马谡的建议,因而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南方不敢再次反叛,如果这话确信的话,那也只能是在李恢再次平定南中之后,可见李恢在这次南征中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于是,李恢乘敌不备,突然出击,大破围敌。 后来,诸葛亮击杀高定、平雍 部曲,七擒孟获,李恢均与之紧密呼应,追奔南北,军功最多,封李恢为“汉兴亭侯”(汉兴在今贵州兴义附近)。建兴三年秋初,李恢进驻滇池县(今晋宁县晋城,益州郡郡治),南中平定。
李恢作为深受刘备信任的大将,为何却被很多人忽略了?
1、所以,刘备自然不会忽略李恢的功劳,于是任命李恢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不久之后,刘备又升迁李恢为益州别驾从事。在汉末三国时期,别驾从事负责协助刺史、州牧处理事务,并出谋划策。因此,这意味着李恢获得了刘备的信任和重用。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刘备和曹操进行了汉中之战,并取得了胜利。
2、李恢,字德昂,又一个不太熟悉的蜀汉武将,其本人更是文韬武略,在刘备与刘璋反目的时候,选择刘备。在刘备入川之前,没有啥突出表现,主要去汉中连结马超,让马超投降刘备。刘备自领益州牧后,任命李恢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刘备称帝之后,李恢被刘备重用,拜为庲降都督,授予节符,出镇南中。
3、[214年],刘备派李恢去汉中连结马超,马超于是归顺于刘备。不久,刘璋投降,刘备领益州牧,以李恢为功曹书佐主簿。后来,有逃往的犯人诬陷李恢要谋反,执法部门将他抓捕,刘备认为李恢不会谋反,将他释放并升为别驾从事。
4、豪强出身,慧识明主 据《三国志》相关记载称:“李恢字德昂,建宁郡俞元人也,仕郡督邮”李家在建宁郡有一定势力,因此李恢得以出任郡里的督邮。而当李恢的姑父因为违法被免职时,李恢作为亲属也应该按惯例免官,但是建宁太守董和忌惮李家在当地的势力,“寝而不许”,没有罢免李恢的官职。
5、当然,最终的结果是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和李恢的侄子李球都战死沙场,而邓艾则成功兵临成都,迫使后主刘禅放弃了抵抗。总的来说,作为蜀汉的一位大将,李恢不仅镇守一方,他的儿子一家,也一直留在了南中地区,至于他的侄子李球,则为保护蜀汉而壮烈牺牲,可谓无愧于刘备和蜀汉的知遇之恩。
6、刘备本有意任用李恢,但却故意先问李恢何人可以继任,只想回来和你们共同干,所以诚恳地把实情告诉你们,改任建宁太守,因此回到本郡任职。” 于是任命李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拥有势力的豪强,去见刘备。李恢在绵竹遇到了刘备,董和只好把李恢推荐给益州牧刘璋,另行任用。
三国李恢文言文
1、【214年】,刘备派李恢去汉中连结马超,设置益州郡,任用李恢为功曹佐主簿(职掌记官员功过的官)。章武元年,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南方的少数民族又有叛乱,李恢的军功最多,把李恢的部队包围在昆明,正考虑退军,与诸葛亮声势相连。 南土平定,刘备必胜,要做出一番事业,只有投刘备。
2、”恢曰:“今闻马超在进退两难之际。恢昔在陇西,与彼有一面之交,愿往说马超归降,若何?”孔明曰:“正欲得一人替吾一往。愿闻公之说词。”李恢于孔明耳畔陈说如此如此。孔明大喜,即时遣行。恢行至超寨,先使人通姓后。马超曰:“吾知李恢乃辩士,今必来说我。
3、原文出自《三国志》记载名臣李恢的事迹:“后军还,南夷复叛,杀害守将。恢身往扑讨,锄尽恶类,徙其豪帅于成都,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时费用不乏。”意思是:流放南夷的首领到成都,收退役叟兵赋税,把濮人的耕牛、战马、金银、犀牛皮,充作军费,当时费用不缺乏。
4、《三国演义》第65回为“马超大战葭萌关 刘备自领益州牧”。赏析:该回主要讲述了张鲁派遣马超救援刘璋,与张飞对决,最终马超被李恢劝降,刘璋也投降了刘备的故事。故事体现出了马超张飞的武勇、诸葛亮张松李恢的机智。语段评析:恢行至超寨,先使人通姓后。马超曰:“吾知李恢乃辩士,今必来说我。
5、李恢劝降马超所说的:“吾闻越之西子,善毁者不能闭其美;齐之无 盐,善美者不能掩其丑;日中则昃,月满则亏。”意思是:我听说越国的西施,善于诋毁别人的人也不能遮掩她的美貌。齐国的无盐,善于美化别人的人也不能掩饰她的丑陋。
6、三国名将李恢:智勇并重的谋略家 李恢,字德昂,建宁俞元的才子,曾在郡中担任督邮,因姑父囊习的建伶县令之职涉及违法之事,李恢不幸受牵连被免官。然而,太守董和深知囊习的影响力,选择息事宁人,未予追究。后来,董和举荐李恢至州府,途中得知刘备已从葭萌关南下攻打刘璋。
三国演义谁被诸葛亮任命为掾吏
1、董厥。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任命董厥为掾史官。董厥初为掾史,跟随诸葛亮参加南征,诸葛亮南征胜利班师时,董厥已为丞相令史。
2、樊建。在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安排蒋琬为参军,费祎为长史,董厥、樊建为掾史。《三国演义》是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中国中央电视台制作的84集电视连续剧。
3、李恢。诸葛亮曾经任命过一位名叫李恢的人为掾吏,李恢是诸葛亮的旧部,被他视为忠诚可靠的人才。在诸葛亮的治理下,李恢担任掾吏,积极协助诸葛亮处理政务。
4、杨仪。根据查询中国史学网信息显示,杨仪是诸葛亮的重要幕僚之一,被任命为撰史,与诸葛亮一同参与了蜀汉的政务和军事筹划。
5、三国蜀昭烈帝章武三年(223),刘备死,刘禅即位,诸葛亮以丞相主持朝政,蒋碗为东曹掾,旋升参军,参预决策军国大事。后主建兴六年(228),诸葛亮率军伐魏,蒋琬奉命与丞相长史张裔留守后方,处理日常政务。三年后,代张裔为丞相长史,加抚军将军。
6、诸葛亮命马谡为益州太守。丞相参军,顾名思义,就是在作战的时候,为丞相出谋划策的官吏。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正式建立了蜀汉。在此基础上,诸葛亮被册封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后主刘禅即位后,诸葛亮开府治事,任用了8位丞相参军,其中就包括了大家熟悉的马谡等历史人物。
关于三国李恢和三国李恢画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网友留言(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