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注三国志(裴注三国志算不算正史)

频道:人生如戏 日期: 浏览:87

本文目录一览:

裴松之的为《三国志》补注

裴松之。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裴注被列为四大名“注”之首,其它三种为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

为陈寿《三国志》做注,极大丰富三国史料的南朝人物是裴松之。裴松之 裴松之(372年-451年),字世期,河东闻喜人,后移居江南。南朝宋著名史学家,为《三国志》作注。与儿子裴骃、曾孙裴子野被称为史学“三裴”。宋文帝以陈寿所著《三国志》记事过简,命他为之作补注。

我们在读《三国志》时,一定要把裴松之的注文当作正文来读。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评价:“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

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祖父时已迁居江南。刘宋初官中书侍郎,奉命作《三国志注》,元嘉六年(429)奏上。他在《上三国志注表》中说,陈寿的书“铨叙可观,事多审正”,但又指出它“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

为陈寿《三国志》做注,极大丰富三国史料的南朝人物是?

1、裴注的最大特点,就是广采博引,极大地丰富了原书的内容。特别是他所引用的原始材料今天大部分已经亡佚,幸而保留在裴注中,因而史料价值就非常珍贵。我们在读《三国志》时,一定要把裴松之的注文当作正文来读。

2、在陈寿死后130多年,南朝宋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裴松之引各家史籍达210种,注文超过原书数倍。这些史籍后来大部分遗失,赖有裴注,才得以从中见到概略。裴注兼容并包,光集诸说,求同存异,自己不加评判,例如曹魏屯田,马钧生平等都在裴注中保存了大量史料,补充了原书的遗漏和简略。

3、南朝人刘勰在《文心雕龙·史传》篇中讲:“魏代三雄,记传互出,《阳秋》、《魏略》之属,《江表》、《吴录》之类,或激抗难征,或疏阔寡要。唯陈寿《三国志》,文质辨洽,荀(勖)、张(华)比之(司马)迁、(班)固,非妄誉也。”这就是说,那些同类史书不是立论偏激,根据不足,就是文笔疏阔,不得要领。

4、裴松之。裴松之(372—451),字世期,汉族,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后移居江南。东晋史学家,为《三国志注》作者。与裴骃、裴子野祖孙三代有史学三裴之称。裴注被列为四大名“注”之首,其它三种为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

5、陈寿《三国志》与裴注的记史风格的差异,是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史分野的曲折进程息息相关的。陈寿《三国志》叙事简要,取材严谨,问世后即得到时人称赞,如“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陈寿本人也被称赞为“善叙事,有良史之才”。

对于三国时代历史的研究,裴松之的《三国志注》有何重要性?

南北朝时裴松之撰,他一反传统做法把重点放在史实的增补和考订上,裴松之不仅开创了注史的新例,而且对研究三国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裴松之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三国志注》(以下简称“裴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以考核史实为主。《三国志》最早由南朝宋·裴松之作注。裴松之的注,以考核史实为主,对史实多有补充和辨正。

裴松之《三国志注》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史学著作,位列古代四大名注之首,也是陈寿《三国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国林统计裴注引用书目为224种,其中“用于笺释名物训诂音义的先秦至东汉中期著作及其为之作注的和文字训诂方面的著作共四十余种,用于补阙备异惩妄论辩方面的汉末迄晋著作共一百八十余种”(《裴松之〈三国志注〉引书考》,载《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一)》,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

能为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提供最权威依据的还是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首先说陈寿,他家是蜀汉的高官,他本人入晋以后也是官员,自己和家人都亲身经历了一些三国时代的大事,加上他亲自接触了大量三国官方史料,应该说他的《三国志》在史实上很靠谱。

裴注三国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裴注三国志算不算正史、裴注三国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关键词裴注三国志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