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崔琰,才貌双全的名士与悲剧的终结

频道:史诗传奇 日期: 浏览:65

本文目录导读:

  1. 早年经历与求学之路
  2. 辅佐袁绍与规劝无果
  3. 效力曹操与辅佐世子
  4. 悲剧的终结与曹操的污点

在三国这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一位才貌双全、名扬四海的名士,他就是崔琰,崔琰,字季珪,东汉末年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出身于名门望族清河崔氏,他的一生,既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悲剧色彩,成为了三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早年经历与求学之路

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在他二十三岁那年,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转折,这一年,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他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等儒家经典,到了二十九岁时,他更是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古文经学家郑玄门下求学,郑玄是当时的玄学大师,崔琰能够拜在他的门下求学,足见他的才华和志向。

在郑玄的悉心指导下,崔琰的学识日益渊博,才貌非凡,就在他即将学成归来之际,黄巾起义爆发,盗贼四起,阻断了他的归家之路,无奈之下,崔琰只得游历于青、徐、兖、豫四州,四年之后才得以回家,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

辅佐袁绍与规劝无果

回到家乡后,崔琰的才华得到了大将军袁绍的赏识,袁绍入主冀州后,听闻崔琰在家赋闲,便请他出仕,任命他为骑都尉,崔琰在袁绍麾下,屡谏袁绍而其采纳甚少,他深知袁绍的士兵专横暴虐,挖掘坟墓,便规劝说:“昔日荀况有过这样的话:‘对士兵平素不进行教训,战斗力就不会强大,即使是商汤、周武王那样的人,也不能凭借他们作战取得胜利。’如今道路上尸骨暴露,百姓未见到您的德政,应该命令各个郡县掩埋尸骸,以显示您的为死者伤痛的爱心,追随周文王的仁慈之举。”袁绍并未听从他的建议,导致在官渡之战中大败。

官渡之战后,袁绍不久便生病去世,他的两个儿子袁尚和袁谭为了争夺冀州互相残杀,袁尚和袁谭都知道崔琰是个贤才,他们都希望能将崔琰争取到自己的阵营之中,但崔琰认为袁氏兄弟难成大器,便以有病为由推辞他们的邀请,后来崔琰也因此得罪了袁氏兄弟被囚禁在了监狱,在新野阴夔、陈琳的营救下,崔琰得以幸免于难。

效力曹操与辅佐世子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败袁氏后,兼任冀州牧,征召崔琰任别驾从事史,曹操对崔琰的才华和威望深感敬佩,对他也很敬畏,崔琰在曹操麾下,继续发挥他的才华和智谋,他规劝曹操以德治国、以民为本,得到了曹操的赞赏和采纳。

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征讨并州时,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世子曹丕,曹丕当时年轻气盛、行为无羁,经常外出打猎游玩,崔琰上疏规劝说:“曾听说周文王不敢以打猎为乐,《尚书》记载此事以为后人借鉴;鲁隐公外出观鱼,《春秋》因其非礼而讥刺之,这是周公、孔子的格言,两部经典所阐明的大义,夏桀无道,以田猎为欢,终致身死国亡,这些都是前车之鉴啊!”曹丕听了崔琰的规劝后幡然悔悟,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

崔琰还担任了曹丕的老师,教导他学习儒家经典和治国之道,在崔琰的悉心教导下,曹丕逐渐成长为一位有德有才的世子,曹操对崔琰的才华和贡献深感赞赏和感激,将他擢升为中尉。

悲剧的终结与曹操的污点

崔琰的辉煌人生并没有持续太久,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在给杨训的书信中写道“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这句话被曹操误解为有不逊之意,曹操大怒之下将崔琰下狱并赐死,崔琰的死让曹操背负了杀害名士的

关键词三国崔琰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