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法正(三国演义法正出场)

频道:游玩攻略 日期: 浏览:110

本文目录一览:

法正到底有何能耐?为何刘备那么看重他?

1、法正帮助刘备夺得益州与汉中,这就是他的能耐。0里应外合助刘备夺得益州。法正原本是益州刘璋的手下,后投靠刘备,帮助刘备夺得益州与汉中,最后病逝。益州刘璋与汉中张鲁一直不合,双方经常大大出手,但汉中张鲁基本上不是刘璋的对手。后来张鲁选择和曹操结盟,曹操帮助张鲁打刘璋,这刘璋就打不过了。

2、刘备放到最后是因为他手下几乎没有士族的人,哪怕入川了也是老班底上位,四方四镇没有蜀川的人,也就是法正提拔了些当初对他有恩的人,但是法正提拔人不是看才能,而是看谁对他有恩,这就导致了后期刘备蜀汉政权后期没人的尴尬。

3、政权想要平稳过渡,蜀地本土贵族的支持,至关重要,当时效忠刘备那帮蜀地旧人纷纷退出舞台,其中法正已经去世,黄权投降了魏国,这种情况之下,刘备就必须要笼络李严。但刘备始终都对李严抱有戒心,他没法像信任诸葛亮那般信任他,为了防止李严在自己去世之后作妖,刘备就必须做好两手准备。

4、至于后来诸葛亮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这只能说是刘备的意外收获。刘备打败仗不奇怪,因为他的实力太弱,再加上对手又是用兵如神的曹操,所以每打必输,直到赤壁之战后战略形势扭转,才改变了局面。后来得到西川后,以法正为辅与曹操争夺汉中,曹操也奈何他不得,可见刘备军事是不差的。

5、第一个向刘备提议攻占汉中的,其实不是法正,而是黄权。黄权依旧还是从大局出发来看的,他知道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如果汉中落入曹操之手,那么益州也就岌岌可危了。为此黄权希望刘备能够早点夺取汉中,刘备刚打算动手,张鲁就已经把汉中献给了曹操。

6、以后刘备也舍身做饵,亲身冲出,夏侯惇见刘备亲身来啦,觉得这便是伏兵,没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啦,大胆的催军攻击,结论中奖了诸葛亮的埋伏,惨败而回。

为何三国时期刘备只听法正言,而不是听诸葛亮的呢?

刘备知道诸葛亮等人和关羽不和,关羽为人“傲上而忍下”,意思是对待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员很傲慢,对待下级平民和士兵很好,“刚而自矜”,自从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和关羽就不是很合得来,所以诸葛亮权刘备不要伐吴,刘备肯定是不听的,他会认为这是诸葛亮不喜欢关羽的体现。

从这一句话也可以侧面的证明了法正对于刘备来说比诸葛亮更加值得信任。

不过,我们看历史上的记载,能够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虽然刘备对诸葛亮十分器重,可对他的建议也并不是言听计从的。尤其是在刘备建立政权之后,有很多地方都对诸葛亮的建议表示了拒绝。比如说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在对四位重号将军的封赏时,诸葛亮对封黄忠为后将军就表示了反对。

三国演义里面有法正这个人吗?

1、有。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2、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法正出身名士家庭,为名士法真之孙。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

3、法正原本是名士法真的孙子,也就是说法正出身是十分不错的,但是当时年代不好,兵荒马乱。法正开始是和自己的好友孟达一起投奔的刘璋,但是可惜的是刘璋这个人不会用人,法正也感觉自己是怀才不遇。后来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抵御张鲁,法正趁此机会投靠了刘备,还献计帮助刘备多占了刘璋的益州。

4、法正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臣。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欲遣司隶校尉钟繇征讨张鲁,因此惧怕曹操得汉中后兼并益州。

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法孝直是指谁呢?

1、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法正出身名士家庭,为名士法真之孙。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

2、法正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大臣。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原为刘璋部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听闻曹操欲遣司隶校尉钟繇征讨张鲁,因此惧怕曹操得汉中后兼并益州。

3、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郡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

4、诸葛亮阻止刘备攻打吴国,劝说不成时说了这么一句话:“法孝直若在,必然阻止陛下东行。

5、《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中法正部分: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6、因为法正是刘备的头号军师,(孔明当时是管理国家的,在二线,真正陪刘备在外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法正才是言听计从。而当时的夷陵之战时,法正已经死了,而刘备不听孔明的,所以他才这莫说。

三国里法正是被谁害死的?

1、法正无论是在《三国志》正史,还是《三国演义》小说里,都没有写他被人害死,甚至连法正是因何故去世都没有留下一句话。但是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自然死亡,并非被害。先看正史:《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第七》》“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

2、他的死给刘备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诸葛亮都曾经说过,刘备之所以东征遭到了惨败是因为法正已经过世,如果法正还在,刘备就不会东征,而按照刘备对法正的信任,法正完全可以将刘备所有错误的决定挡回去。

3、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

4、法正是建安二十五年病死的,45岁.正常死亡。刘备即位汉中王时,就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惜法正命薄,年仅四十五岁就死了。刘备为法正的死累日痛哭。刘备后来追封法正为翼侯,赐爵于其子孙。

5、病故的先主刘备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6、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

法正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的第几回中出现

1、是在: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松曰:“明公可速图之。松有心腹契友二人:法正、孟达,此二人必能相助。如二人到荆州时,可以心事共议。”……张松回益州,先见友人法正。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贤士法真之子。松见正,备说:“曹操轻贤傲士,只可同忧,不可同乐。

2、在正史上,诸葛亮其实不太会打仗,军事能力不强,三国演义的那些战绩全部都是罗贯中吹出来,抢别人功劳算到诸葛亮头上的,而法正刚好相反,比如取蜀就是法正的谋略,深得刘备器重。而刘备去攻打蜀地时也只带了法正不带诸葛亮,光这件事情就能看得出来。

3、《三国志*卷三十七*蜀书七*庞统法正传第七》中法正部分: 法正字孝直,右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4、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却说鲁肃领了周瑜言语,径来舟中相探孔明。孔明接入小舟对坐。肃曰:“连日措办军务,有失听教。”孔明曰:“便是亮亦未与都督贺喜。”肃曰:“何喜?”孔明曰:“公瑾使先生来探亮知也不知,便是这件事可贺喜耳。

5、三国演义第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回概括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赵云病逝后,诸葛亮再上《出师表》,二出祁山,却在陈仓道口受挫。 姜维诈降曹真,曹真部将费耀出兵攻击诸葛亮,中了埋伏,费耀身死。 第九十八回 追汉军王双受诛 袭陈仓武侯取胜 诸葛亮军中无粮,决定退兵。

关于三国演义法正和三国演义法正出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网友留言(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